您當前的位置 :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健康 > 正文
武夷山“柴頭會”讓農耕記憶“活”起來
2025-03-06 14:15:2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南平3月5日電 (張麗君 邱汝泉)3月5日是農歷二月初六,福建武夷山市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民間盛會——“柴頭會”。逾千個原生態(tài)攤位沿古街次第鋪展,木犁、竹簍與山珍藥草交融出獨具韻味的農耕圖景,引得八方來客沉浸式體驗“看得見的鄉(xiāng)愁”。
武夷山“柴頭會”上熱鬧場景。邱汝泉 攝
青石板路上,200余個攤位陳列著武夷山脈的“自然藥庫”。黃精、七葉一枝花等珍稀藥材與石橄欖、虎尾輪等藥膳山珍鋪就“草本長卷”。
“柴頭會”現(xiàn)場手工制品尤受歡迎。邱汝泉 攝
可愛的多肉,美麗的茶花,各種苗木花卉爭奇斗艷。
五夫鎮(zhèn)匠人的刨花飛濺中,手工榫卯木椅漸露雛形;嵐谷鄉(xiāng)的竹編藝人指尖翻飛,將細竹絲幻化成可承百斤的茶簍;從簡易農具,蓑衣斗笠……近千件凝結農耕智慧的老物件不僅被山民視作“剛需”,更成為都市游客爭相收藏的“時光標本”。
花卉市場。邱汝泉 攝
“我是慕名前來的,傳統(tǒng)的集市讓我憶起過往的歲月。”從浙江自駕而來的游客闕先生一邊挑著竹制品一邊對記者說。
夜幕降臨時分,仍有攤主挑燈夜售,熱情不減。武夷山“柴頭會”不僅是當?shù)孛癖姶焊暗奈镔Y準備地,更是人們尋找生活所需、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絕佳場所。(完)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電頭。
資訊
焦點
- 觀察丨財政政策加碼落地,展現(xiàn)三個維度“力量”
- “海上楓橋”譜寫平安新篇:羅源灣創(chuàng)新治理模式守護萬頃碧波
- 西平縣焦莊鄉(xiāng)2025年“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踐行”義診活動
- 西平縣司法局開展“學雷鋒 我行動 法護夕陽紅”普法宣傳活動
- 福州“3·5”學雷鋒紀念日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啟動
- 豐子愷珍貴美術作品入藏中國國家畫院
- 今年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新舉措?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解讀
- 國務院研究室:今年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真正破除地方保護
- 今年5月底前,上海三級醫(yī)療機構全部開展“免陪照護服務”試點
- 賈宇代表:靈活就業(yè)人員權益保障存在諸多痛點,亟須立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