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精产品999国精产品蜜臀,开心五月激情中文在线,久久免费看少妇喷水高潮,午夜高清拍精品福利


    <i id="izbqq"><video id="izbqq"><thead id="izbqq"></thead></video></i>
      <b id="izbqq"><legend id="izbqq"></legend></b>
    1. <b id="izbqq"></b>
      您當前的位置 :環(huán)球傳媒網>新聞 > 焦點 > 正文
      舉報同事論文造假 南大教授退出院士評選
      2019-10-31 14:36: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

      圖片來源:王牧博客截圖

      在舉報學院同事、中科院院士候選人論文涉嫌數(shù)據造假后

      南大一教授宣布退出院士評選

      本報記者 葉鐵橋 盧義杰 實習生 霍仟

      10月21日,中國科學院調查組離開一周后,王牧在博客上公開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博文。

      這位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的院士候選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在博客中公開發(fā)布了一個令外界錯愕的消息:他主動申請退出2013年院士評選,停下了向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沖刺的腳步。

      “我申請退出2013年院士增選,是希望引起大家對科學道德的重視,并對這起造假事件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說法。”王牧在博文中寫道,“學術不端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發(fā)生,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關鍵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那些事情。”

      他說的“造假事件”,比他宣布退出院士評選還要令人錯愕,因為矛頭指向的是他的同事——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聞?;?。而聞海虎跟王牧一樣,今年也被推薦為中科院數(shù)理學部增選院士有效候選人。王牧認為聞?;⒁徽撐闹械牟糠謹?shù)據涉嫌造假,9月15日,就此向中科院進行了實名舉報。

      10月21日晚上,聞?;⒃诮邮苤袊嗄陥笥浾卟稍L時表示,王牧的舉報大部分不屬實,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錯誤的數(shù)據。“一切等調查結果出來再說。我只給你一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認為同事論文涉嫌造假

      7月2日,王牧在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工作簡報上看到了聞?;⒃谄诳禢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發(fā)表論文的消息。王牧課題組的三位成員,也被分別列為論文的第七、八、九作者。

      公開報道顯示,《自然—通訊》是英國《自然》雜志旗下的第17本子刊,創(chuàng)刊于2010年。與其他子刊不同,該刊覆蓋了高能物理學、古生物學、天文學等多門學科,是集團旗下第一本以混合模式發(fā)行的期刊,“通過訂閱或向作者收費以使論文可被即時開放獲取”。

      據了解,《自然—通訊》是第一本完全在線的《自然》系列期刊,沒有印刷版本。2011年,中國人在《自然》系列期刊發(fā)表了225篇論文,有48篇發(fā)表于《自然—通訊》。

      王牧稱,他隨后找來課題組三位成員詢問,3位成員均告知“從未參加過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和圖片制作”,“甚至在投稿之前,沒有看過該投稿稿件”。

      3人與聞?;⒃谶@一論文中的交集產生于2012年8月。王牧在博文中描述,當時,聞?;淼睫k公室商談,要求與他合作,利用掃描電鏡能譜分析鉀鐵硒材料中兩相的化學成分。

      王牧隨即請課題組負責掃描電子顯微鏡的一位高級工程師安排實驗,他的兩名研究生則進行了樣品的能譜測量。

      “他們三人在分別測量后,將原始實驗數(shù)據拷貝給了聞?;⒌膶W生。”王牧寫道。

      2013年1月22日,這篇以聞?;橥ㄓ嵶髡叩恼撐耐督o了《自然—通訊》。當年5月21日,論文發(fā)表,署名中包括了上述三位課題組成員。

      就在論文發(fā)表的前一天,中科院網站公布了2013年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391人。王牧、聞海虎均名列其中,且參選的都是中科院數(shù)理學部。

      王牧表示,7月5日,《自然—通訊》編輯部收到了王牧的課題組三位成員撤銷其署名的請求,理由是“該文違反了《自然》系列刊物的投稿規(guī)則”。這個撤銷署名的請求,牽出了王牧對聞海虎論文的一些質疑。

      按王牧的說法,從編輯的來信中,他得知三位成員中,有兩位的的電子郵箱“被偽造”了——兩名研究生不是南京大學的教職工,卻被注明了只有教職工才能注冊使用的E-mail地址。

      對于編輯針對文章數(shù)據真實性提出的問題,王牧稱,三位成員對比檢查了原始數(shù)據與已發(fā)表論文之后,認為數(shù)據“涉嫌造假”。

      此時,距中科院物理學部分組投票結果揭曉,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7月17日,王牧、聞?;⒃诜纸M投票結果中雙雙勝出,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9月中旬,王牧將這一“造假事件”寫成投訴材料,實名發(fā)給了中科院。材料中,他對聞海虎的實驗數(shù)據提出了4點質疑。

      在題為《我為什么申請退出2013年院士增選》的博文中,王牧提出,論文聲稱在一幅圖片標注的50個紅點、藍點處分別進行了微區(qū)化學成分測量。但他認為,事實并非如此。

      王牧表示,在測量微區(qū)化學成分的狀態(tài)下,無法獲得圖片所示的空間分辨率。他援引課題組成員的話稱,成員拍攝照片時也未進行論文所稱的微區(qū)化學成分測量。

      王牧還列出了兩幅原始數(shù)據與論文中的對比圖。記者注意到,在王牧所稱的原始數(shù)據圖中,橫坐標列著0.65~0.85之間的5個數(shù)據,縱坐標則為1.60~1.85。實驗數(shù)據呈藍色、紅色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共68個,從左上角至右下角逐漸分布,且兩端較為集中。

      但是,在論文的配圖中,68個數(shù)據被刪減成了50個。對照原始數(shù)據來看,其左上角至右下角沿線的中間部分被裁去,僅剩下兩端較為集中的部分。

      “有趣的是,數(shù)據相當?shù)厥諗浚⑶抑饕譃榱藘山M……”論文寫道。

      對此,王牧認為,上述數(shù)據是經過處理、變造的,接下來推導出的數(shù)據之間的關聯(lián)也是“編造的”。

      “我們能容忍的學術造假的底線是什么?在沒有測量過能譜的電鏡照片上隨手加上幾十個點,聲稱在這些點做過能譜測量;從幾塊樣品中拼湊出數(shù)據,說成是 來自同一塊樣品;從一批彌散的數(shù)據點中有目的地選出若干點,刪除其他點,聲稱數(shù)據是收斂的;等等。”王牧在博文中用詞激烈,“如果這種做研究的行為‘不算什么’,那么我們怎么指導學生?”“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的今天,我覺得有必要重溫一個警示:科學道德的底線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觸碰。”

      10月21日晚上,王牧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聞海虎的文章確實算是好文章,“但文章里面竟然有這么低級的錯誤,這是說不過去的。”

      調查組稱“基本事實弄清了”

      10月21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新聞聯(lián)絡處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他們已關注到王牧公開發(fā)表的聲明,目前,王牧投訴聞?;⒄撐?ldquo;數(shù)據造假”一事尚在調查之中。

      王牧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10月13日、14日,教育部、中科院兩撥調查力量先后奔赴南京大學展開調查。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是中科院調查組成員之一。朱邦芬告訴記者,調查組已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他說,當調查組成員對報告的內容都表示同意,報告就可以作為一份正式文件,“但現(xiàn)在還沒到那一天”。

      “我們跟王牧、聞?;晌欢颊勥^。”朱邦芬表示,調查組是10月中旬前往南京的,調查共進行了4個小時,基本事實都弄清楚了。

      王牧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調查組找到他、聞海虎以及相關老師和學生了解情況,此后,他把一些數(shù)據也提供給了調查組。

      不過,朱邦芬沒有透露調查結果的細節(jié)。他表示,如今應該先把事情弄清楚,下結論是第二步,“事情不清楚,先發(fā)言不好,我不贊成網絡上過早討論此事”。

      但是,王牧博文的影響或許超出了調查組成員的預想。10月21日晚,博文已有3萬多點擊量,且在微博、網絡論壇上廣泛傳播。

      令外界驚訝的是,王牧既然舉報學術造假,為何要退出院士評選。

      “我退出增選院士的原因是避開利益沖突,這樣,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講這個事情。”王牧向記者解釋退出評選的原因,“一個院士候選人舉報另一個候選人,總讓人感覺到怪怪的。既然中科院已經調查了,我的初衷也已經達到了,那么,我就申請退出吧。”

      王牧的推薦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至展告訴記者,10月16日前后,他接到了王牧的一封郵件。“郵件說您是我的推薦人,我向您寫信聲明我要退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增選,懇請先生向學部報告。我立即向學部辦公室報告了這個事情。”

      徐至展坦言,他收到郵件的時候很驚訝。在他看來,王牧達到了院士的要求,所以才推薦他為增選院士候選人。王牧的另一名推薦人復旦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沈學礎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王牧非常優(yōu)秀。

      據了解,一起推薦王牧的共有5名院士。聞海虎的提名渠道則是通過教育部推薦。

      徐至展說,目前王牧的舉報已被中科院正常受理,調查正在進行之中,他正在等待學部對此事的調查結果。“現(xiàn)在就是按照正常程序來的,作為推薦人,按照他的要求和我的責任,我已經報告了學部。”

      舉報引發(fā)爭議

      聞海虎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知道王牧對他投訴一事,但對王牧公開發(fā)表的博文,他感到有些意外。“整個事情我知道,但是他搞到網上我才剛剛得知。”

      “我的感覺是他搞錯了。怎么說呢,我不敢多說話,因為專家組正在調查。”聞?;⒈硎?,王牧的舉報大部分不屬實,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錯誤的數(shù)據。

      對于王牧的網絡舉報,學術界評價不一。

      在學術科研人員聚集的科學網上,有很多人贊同王牧的舉動,某大學教授黃秀清撰文表示,王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

      黃秀清說,王牧是他的老朋友,“也許是受導師閔乃本院士的影響,在南大,王牧教授以治學嚴謹而著稱,他希望把每篇文章都打造成學術精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溫文爾雅的他,最不能忍的是見到或聽到有人學術不端,遇到這類事件,王教授的口頭禪是:太混蛋了!現(xiàn)在,聞?;⒔淌诰驮谒燮さ紫略旒?,如果睜一眼閉一眼,那絕對不是王牧的風格。”

      但也有人認為王牧此時舉報“不妥”甚至“動機可疑”。

      博客認證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教師的祝熙宇在王牧的博文后面評論說:“目前學校和院士局還沒有定論。在還沒有得出結論的情況下,舉報人先后在科學網和小百合爆料,并且上線到學術道德的高度,是不是想把這淌水攪渾?”

      他說,關于為什么王要打聞?是不是真的出于學術角度,“我斗膽作點分析:最重要的一條還是聞威脅到王在南大的地位。”

      祝熙宇還說:“這件事誰對誰錯,還是那句古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相信聞?;⒉痪靡矔懳恼聛沓吻?,我們不妨等一等,看一看誰是誰非。”

      對于舉報一事,南大物理學院幾位院領導都不愿置評。王振林副院長說:“這件事是學校負責處理的,我們不參與處理,我本人也不了解,我們也是同事,他們也不會跟我講。” 南大物理學院辦公室主任劉金生也說不了解內情。

      南大一位校領導在回復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第一,南大對于學風的態(tài)度是一貫的;第二,關于所舉報的問題,舉報人是向中科院舉報的,中科院正在進行調查;第三,兩位學者都是我校的學術骨干,學校不希望擴大。”

      作為南京大學的畢業(yè)生,王牧在博文也表達了“沉重心情”:“南京大學是我學習工作了30年的地方,我不希望這件丑事在公眾中傳播,讓南京大學的公眾形象受損。”

      王牧同時稱,科學的尊嚴、數(shù)據的嚴肅性必須要維護,青年學生和教師必須要學會對科學數(shù)據的敬畏和尊重,科學道德的底線任何人都不能觸碰。對于退出院士評選一事,他表示抱歉,“非常遺憾這個名額浪費了”。

      本報將繼續(xù)關注此事進展。

      本報北京10月21日電

      相似的是學術軌跡

      王牧、聞海虎都是頗具實力的物理學學者。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網站對王牧和聞海虎都有詳細介紹。

      1962年12月出生的王牧先后在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4間在荷蘭奈梅亨大學固體化學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現(xiàn)任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牧1994年獲首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1999年起首批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南京大學特聘教授。2001年至2003年和2005年至2009年任“973”項目“光電功能晶體的結構性能、分子設計、微結構設計和制備過程的研究”首席科學家。200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擔任多家學術期刊的編委。

      1964年8月出生的聞?;?,跟王牧有著相似的學術軌跡。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后,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他也在荷蘭留學,在荷蘭自由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2010年,聞?;沃锌圃何锢硭芯繂T。其中,2000年至2009年,他擔任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獲得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第一獲獎人)。他還擔任多家學術期刊的編委。2010年,聞海虎轉投南京大學,擔任物理學院教授。

      記者注意到,當2010年聞海虎從中科院物理所進入南京大學教書時,1991年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王牧已經留校任教近20年了。

      南大物理學院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實力強大,擁有70多名教授,數(shù)名院士。今年,南大物理學院僅凝聚態(tài)理論專業(yè)就出現(xiàn)三名中科院院士候選人。

      關鍵詞: 南大教授 院士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環(huán)球傳媒網-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郵箱:8553 591@qq.com